俄乌冲突已一年聚美策略
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,然而,这场冲突本可以早早结束。其实,战争之所以拖延至今,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推手,不愿让这场冲突停下。而全球舆论的引导,也将问题的本质掩盖了,使人们对真相产生误解。
那么,这场“俄乌战争”的真正本质是什么呢?答案很简单:这是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博弈,俄罗斯单枪匹马,试图挑战美西方国家的霸权,而乌克兰则不过是一个充当代理人角色的工具。
一些常见的舆论话题,正巧遮蔽了战争的真相。诸如“俄罗斯是一个侵略成性的民族”、“乌克兰是主权国家,主权不可侵犯”、“美国永远是欧洲的坚定盟友”等观点,深入人心,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导向。然而,表面看似合乎逻辑的这些说法,却未能触及到背后深层次的历史背景与现实问题。
展开剩余88%首先,确实,俄罗斯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侵略行为,中国也曾因此付出沉重代价;其次,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,其独立性和主权理应得到尊重;最后,美国虽然没有明确与乌克兰结盟,但其长期以来在欧洲的影响力,使得其对欧洲安全的承诺并非空洞无物。仅从表面看,的确这些舆论话题有其道理,但忽略了更为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因素。
特别是在我国的网络环境中,对于俄罗斯的历史侵略行为,舆论意见高度分裂,部分人因为历史的伤痛而对俄罗斯持有敌视态度,未必能客观评估战争的真相。
俄乌战争的背后
今天,在俄乌战争已经打了近一年之际,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关键问题。我们会发现,整个世界的面貌其实更加错综复杂,而背后某些力量的恶意操控,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远。
从2014年起,俄罗斯开始逐步意识到自己被美国操控,并开始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。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,逐渐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沦为一个经济与军事上虚弱的国家,这其中有其自身的原因,也有美国刻意打压的因素。
俄罗斯的虚弱,既源自其历史上对西方的依赖与向往,也源自美国的多方打压。自彼得大帝时代起,俄罗斯便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,这种对西方的崇拜和模仿几乎渗透进了俄罗斯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体系。然而,随着苏联的建立,俄罗斯的这种“西方情结”受到了一定的抑制。尽管如此,苏联时期内外的矛盾不断,特别是在斯大林去世之后,苏联国内不断出现叛徒、分裂者,直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,才彻底让苏联走上了解体的道路。
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希望能顺利融入美国主导的西方体系,但美国并没有真正履行其承诺,原华沙条约国家纷纷加入北约,这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日益狭窄。而当俄罗斯向美国提出保障时,得到了空洞的承诺,随后这些承诺也被美国背弃,原本被视为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东欧国家,也逐渐被纳入北约阵营。
特别是1996年,苏联加盟共和国接二连三加入北约,剩下的只有俄罗斯、白俄罗斯和乌克兰。叶利钦当时还在为连任而努力,结果却发现俄罗斯的困境越发严重:西方不仅拒绝接纳俄罗斯,反而试图进一步压缩其影响力,并且内部支持分裂势力的活动。
普京的崛起与俄罗斯的反击
1999年12月,叶利钦将权力交给普京,普京上台时,依然抱有一定的西方幻想。然而,随着2008年的“格鲁吉亚战争”和2014年的“第二次橙色革命”,普京彻底看清了西方的真实面目。美国不断背离其承诺,削弱俄罗斯的空间。虽然失去了华沙条约国家,但俄罗斯依然无法容忍自己的核心领土和民族的分裂。对于俄罗斯来说,核心的三个国家——俄罗斯、乌克兰和白俄罗斯,是不可动摇的红线。
美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,但依然在对俄罗斯施压,在乌克兰策动颠覆,最终把冲突推向了无法避免的爆发点。
俄乌战争:美国的棋局
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,并非单纯为了占领土地,克里米亚问题也许较为复杂,但这场战争的本质,是俄罗斯试图确保两个重要目标:北约无法进一步逼近俄罗斯边境,俄罗斯的核心民族国家不会被分裂。这两个目标与美国的战略目标严重冲突,战争的爆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
如果德国当时没有在2014年介入调解,战争很可能在那时就已经打响了。2022年2月24日,俄乌战争终于爆发,事实上,这场战争是除了美国外,谁都不愿看到的,尤其是对欧洲而言,损失最大。德国与法国,这两个欧洲大国,一方面依赖俄罗斯能源,另一方面又敏感于欧洲安全,但却在美国的操控下无力反抗。
如今的欧洲,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政治家如俾斯麦与戴高乐,只剩下听命于美国的领导人。欧盟本应追求战略自主,但却因美国的影响力,逐渐沦为美国的附庸。
美国的利益与世界的困境
美欧的能源供应问题在俄乌战争中愈发严重,尤其是“北溪管道被炸”事件,虽然对欧洲毫无益处,却恰恰符合美国的利益。北溪管道的破坏,使得欧洲的能源危机更加恶化,而美国则大肆从中获利,通过出售能源产品赚取巨额利润。
而背后真正获利的,当然是美国的军火商们。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军火需求,而美国的军火集团也借此机会获得了可观的收入。事实上,美国通过战争和冲突,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与利益的最大化。
美国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内外的双重身份:经济上高度发达,但政府债务沉重,甚至被私人资本和隐藏的国际力量所控制;在军事上,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,军费占全球总军费的近一半,这种力量源自其庞大的军工复合体。而这个军工复合体,依赖战争才能维持生计。
世界格局的变化
美国的全球霸权是由资本和军工复合体推动的,维持这一霸权是其继续掌控全球市场、获取巨大利益的核心。战争,成为了这一体系的重要工具。而俄罗斯与欧洲的争斗,犹如战场上的一颗棋子,被美国牢牢掌控;以色列、朝鲜问题以及南海的局势,都是美国控制全球的重要抓手。
正因为如此,美国才会竭尽全力让俄乌战争持续下去,目的不仅是为了让战争延续,还为了对抗其他国家的战略挑战。例如,拜登访问乌克兰,表面上是支持泽连斯基,实际上是在增加其他国家与俄罗斯接触时的外交成本,为美国战略延续制造更多的障碍。
俄罗斯的坚韧与中国的底线
俄罗斯在面对这场战争时,从不轻言放弃。历史上,俄罗斯经历了无数的战争与挑战,但他们总是凭借顽强的意志,最终战胜困难。普京的国情咨文中提到,俄罗斯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战略反击,俄罗斯的核武器系统,尤其是高超音速导弹,堪称世界最强。普京的决心表明,俄罗斯将不惜一切代价,捍卫自己的利益。
在这个背景下,中国的立场更加明确:我们的主权和发展权,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。美国通过科技封锁和军事遏制等手段,试图限制中国的发展,但这条底线不能动摇。中国将坚决应对,并通过更加精确的外交和经济手段,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全球的和平稳定。
总结
俄乌战争已经打了快一年聚美策略,背后显现的美国霸权、军工复合体的阴谋、以及资本的利益链条,使得这一场战争远比表面复杂。美国通过这场战争,巧妙地推进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