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印度商工部长皮尤什·戈亚尔的一句话在网上传开了:“印度将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国谈判。”这话听着简单益配资,但意思挺硬气,就像在说:中国能跟美国对着干,印度也行。特朗普不是动不动就拿关税吓唬人吗?印度这回不怂了,莫迪政府摆出架势,要让美国瞧瞧新德里的真本事。背后有啥底气?有啥后招?咱们一块儿看看。
先说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。美国和印度谈贸易,不是一天两天了。特朗普政府给印度设了个最后期限,原本是7月9日,后来拖到8月1日。要是谈不拢,美国就给印度商品加税。这招特朗普对日本韩国都用过,一点不给面子。印度这边呢?戈亚尔在7月5日的会上直接放话:印度不急,国家利益最重要,啥截止日期都管不着咱们。他还掰着手指头数了莫迪政府的成绩:这几年,印度跟毛里求斯、阿联酋、澳大利亚签了自贸协定,还跟欧洲几个国家,瑞士、挪威、冰岛、列支敦士登,搞定了协议,最近又拿下英国。这些协议帮印度商品打开了新市场,卖得欢了,腰杆也硬了。戈亚尔说:“我们自信,能跟任何国家竞争。”这话朴素点讲:印度觉得自己不是小角色了,贸易上站得稳。
印度为啥这么自信?数据不会骗人。2024年,美印贸易额有1290亿美元,印度顺差457亿意思就是美国买印度货多,印度赚得多。今年头五个月,印度对美出口从141.7亿涨到172.5亿,东西卖得更火了。美国离不开印度货,比如汽车零件、IT服务这些。戈亚尔拿这些当王牌益配资,谈判时心里有底。
但印度也不光靠嘴皮子,自贸协定是实打实的后盾。跟澳大利亚签了协议,印度牛肉水果出口量翻番;欧洲那边,制药和软件生意红火。英国那单子更值钱,伦敦金融城帮印度拉外资。印度觉得,这些协议让经济更有韧性,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不动。
印度这么硬气,家里头也不消停。反对党国大党盯着莫迪呢益配资,领袖拉胡尔·甘地放话:“莫迪迟早对特朗普低头。”农民团体更闹得凶,天天警告政府别让步。莫迪心里清楚,农民手里有选票,真要惹毛了,下届选举悬。转基因不是小事,社会上也吵成一团。印度政府让步了,农村一乱,啥都白搭。
戈亚尔说硬话,一半是给国内听的,让老百姓觉着莫迪政府没怂。美印关系论坛主席穆克什·阿吉点破了:“印度咋做都被看成屈服,两头不讨好。”压力大归大,印度政府挺住了。他们给美国提了折中方案:降点美国商品的关税,换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先权。但核心利益,寸步不让。朴素点说:印度不想翻脸,但要公平交易。
压力之下,印度没光耍嘴炮,后招挺实在。戈亚尔提的自贸协定就是大杀器。跟阿联酋合作,印度石油进口省了钱;澳大利亚那块,铁矿出口顺风顺水。这些让印度经济有缓冲,关税威胁扛得住。更狠的是报复性关税。7月4日,印度向世贸组织通报:美国对汽车零件加25%关税,影响印度28.9亿美元出口,印度要“以牙还牙”,征等额关税。
印度叫板美国这事儿,结局难说。印度自信满满,但实力上还有点虚。经济上,汽车和IT业刚起步,转基因争议没解。特朗普反复无常,可能再延期,也可能真加税。不过,印度态度明摆着:要谈就公平,别吓唬人。
美印要是达成协议,印度能拿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先权;谈不拢,报复性关税就是双输。莫迪政府这步棋,说白了是试水。中国能强硬,印度也能。长远看,印度要是靠自贸网络稳住经济,真能“从实力出发”。但印度嘛,大家都懂的。
总之,印度这回叫板特朗普,不是空喊口号。戈亚尔的硬话、自贸协定的后盾、报复性关税的威胁,都显出印度想当个硬骨头。莫迪政府顶着国内压力,红线画得清楚:农民利益、国家产业,动不得。印度学中国那套,走自己的路。让美国见识印度的“实力”,谈判桌上,印度不再是配角。8月1日快到了,咱们看看印度是真硬气,还是虚张声势。
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